日前有媒體報道,截至目前,我國餅干行業通過食品生產許可的企業比2014年底減少200多家,未來餅干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高,全行業將迎來整合期。
曾幾何時,餅干和糖果是城鄉居民的主要休閑食品。如今,堅果、巧克力、水果干等休閑食品種類不斷擴展,消費者口味也呈現多樣化,消費理念和結構發生重大轉變,對傳統餅干的需求逐步減少。今年的“雙十一”,“三只松鼠”全渠道銷售額突破5.08億元,并連續5年在全網零食行業獲得冠軍。這家以銷售堅果類零食為主的企業異軍突起,印證了近年來我國零食消費風向的轉變。
一方面,餅干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其他品類零食“吞食”;另一方面,國產餅干還受到了進口餅干的強力沖擊。如今,新生代消費者更看重食品安全、品牌影響力,口味上也求新求變,因此,進口餅干的需求量不斷攀升。與外資品牌相比,國內餅干企業在生產規模、技術管理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,處于分散競爭狀態。同時,由于不少進口餅干具有品牌優勢,部分消費者更愿意為進口餅干的品牌價值埋單。
除了休閑食品種類增多、進口餅干步步緊逼等重重“外患”之外,國產餅干行業還面臨原材料、人工成本不斷攀升等“內憂”,導致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。因此,一些經營慘淡的中小型餅干企業不得不關門。行業洗牌的加速,也意味著餅干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,企業并購、整合態勢明顯。
困境之下,國內餅干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。大型餅干企業可以通過并購、整合壯大自身實力,利用規模化和品牌效應突圍高端市場,提升產品附加值。同時,也要積極迎合消費者的口味轉變,推出新口味餅干或更健康的粗糧餅干等,甚至可以走多元化發展道路,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,開發新品類休閑食品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在歐美國家,餅干是早茶和下午茶的重要休閑食品,而目前我國人均餅干消費只有歐美國家的六分之一。由此可見,國內餅干市場潛力巨大,餅干企業應積極面對挑戰,化壓力為動力,在市場競爭中搶抓機遇,從而實現華麗轉身。